人民網
人民網>>棋牌>>圍棋名人戰官方網站>>第三十屆中國圍棋名人戰>>名人戰30周年

名人戰: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 

謝銳
2017年10月31日08:38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如果說圍棋界有一項棋戰能承載起“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這個評價的話,那非名人戰莫屬。

名人戰是宣言書,1987年底,中國圍棋史上一時瑜亮的兩項棋戰頭銜戰誕生——天元戰和名人戰,那個時間節點正是中日圍棋擂台賽如火如荼之際。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聶衛平以1對3,先后戰勝小林光一九段、加藤正夫九段和藤澤秀行九段,這屆比賽的取勝事出突然,中國棋界在激動之余,還處於幸福來得太快的蒙圈狀態。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老聶以1對5,這屆比賽就像一部前戲做足了的大片一樣,片岡聰、山城宏門口護衛出陣暖場,酒井猛、武宮正樹大內高手出場,最后是主角大竹英雄現身,老聶就像砸場子的綠林高手,英雄莫問出處,劍鋒所指之處,一個又一個高手無聲倒下,而老聶卓然而立,不遺一塵。收劍時分,四周靜謐,但見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這一切發生在1987年,這一年還召開了黨的13大,一次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大會。整個社會充滿活力,年輕人的激情被喚醒,在那個歲末相繼誕生天元戰和名人戰既是巧合,也是必然,一如吳清源老先生所言,機緣到了,一切就成了。

名人戰和天元戰由當時一北一南兩大影響力最大的媒體舉辦,人民日報和新民晚報,30年過去,這兩項媒體從外表上看變化並不大,在經歷了紙媒版式內容轟轟烈烈的變革時代以及互聯網、智能手機成為媒介主角的時代,這兩項媒體的堅守一方面說明其厚度,有這個堅守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兩項媒體有其堅持的內核基因,說起來,能將一項棋戰連續舉辦30年,上上下下沒有相當的定力,做得到嗎?

名人戰是宣言書,誕生之初是中國圍棋從此崛起的宣言,而后20多年中國圍棋一直處於日本和韓國的壓制,直到古力問鼎名人頭銜開始,中韓圍棋才真正分庭抗禮,十多年的時間裡,名人戰一直在堅守,不因“韓流”肆虐而退卻,這種堅守又何嘗不是中國圍棋韌性和執著的宣言?如今,中國圍棋風景這邊獨好,中國文化自信與實力自信並重,名人戰又與嫘祖故裡鹽亭攜手,契合了當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時代文化精神,這又是一段時代鏗鏘的宣言書了。

名人戰是宣傳隊,名人戰30年風雨兼程,歷盡滄桑,第一屆名人戰預賽時,幾十位棋手來到人民日報,就在當時的食堂裡進行了一場比賽,中飯時分,棋手和報社的編輯記者一起排隊買飯。晚上比賽結束后,正好報社禮堂放電影,還請眾位國手們與報社職工一起看了場國產影片。那時,中國棋院還沒有自己的大樓,比賽場地緊張。首屆比賽還特邀了兩名小棋手,其中一人就是后來成為領軍人物的常昊。12歲的他被特邀參賽,以1/4子之優險勝其時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嶄露頭角的王群八段。迄今為止,常昊仍然保持著名人戰參賽棋手年齡最小的紀錄。

早期的名人戰雖然簡陋,但賽況報道及時刊登於人民日報,那時的圍棋記者大筆如椽,各種風格,各種奇趣,競相呈現,甚至還刊登棋譜。在一個月才能看一本圍棋雜志的時代,人民日報拿出大塊版面來報道名人戰,這樣的傳統沿襲至中日圍棋名人戰,這對於圍棋資訊飢渴的棋迷而言,分量有多重,大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意味,絕非如今拿著手機“天下資訊一屏收”的棋迷們所能想象得到。

如今,人民日報在媒體深度融合中繼續發揮排頭兵和領航者作用,全面打通報網端微,覆蓋總用戶數達6.35億人,並重點打造“人民體育”全媒體平台,中國圍棋名人戰影響力隨之不斷擴大,美譽度不斷提升。同時,人民日報創造並呵護名人戰,主動請來各大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其宣傳隊的角色並未有所改變,改變的只是報道方式。

更不用說,30年來,名人戰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椰林飄香的三亞到白雪皚皚的哈爾濱,從風景秀麗的黃山到道家名山武當,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到歌仙劉三姐的家鄉柳州,從漢興之地、黑白經濟發達的永城到嫘祖故裡、絲綢源頭四川鹽亭,無不留下名人戰的厚重足跡。三十年功名皆塵土,但八千裡路雲和月卻不曾暗淡,這一路圍棋與當地文化相互輝映,圍棋借助漢文化、嫘祖文化一路播撒,漢興之地、嫘祖故裡也通過名人戰聲名遠播,重新煥發青春。

名人戰是播種機,30年來,名人戰秉承傳統,恪守著半決賽和決賽番棋制,比賽的歷史厚重感得以維系。棋戰如同一座城,並非獎金高而顯尊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人戰多年來傳承歷史,番棋挑戰制濃縮了頂尖棋手們的人生悲歡。1990年馬曉春接受俞斌的挑戰,在先失兩局的絕境下連扳三局,成就了一段大逆轉佳話﹔18年后,大逆轉再度重現,在位名人古力對挑戰者朴文垚0比2落后,決賽第三局移師河南永城,在那裡,古力連扳三局,再次實現大逆轉。這也是名人戰30年來僅有的兩次大逆轉,自2016年名人戰決戰改為三番棋制,大逆轉也隨之不存,是為憾事。

名人戰歷史厚重,所以才會有各種令人津津樂道、可供流傳的故事。一篇小稿,尚且“言之無物,行之不遠”,何況一項棋戰。圍棋若僅僅是一項競技游戲,沒有文化內涵,也終究會淪落於歷史、時代,其文化內涵就是由各種彌久彌新的鮮活典故、傳奇構成,而這些典故、傳奇沒有一定的時間沉澱,斷然成就不了。名人戰30年來,以其特有的經歷,各領風騷數年的棋手爭霸,足跡遍布天南地北,從而積澱了棋界無數經典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串起一部中國圍棋現代史,給棋迷帶來多年的豐厚食糧,維系著棋迷們對圍棋的這份執著熱愛。

名人戰的豐厚悠長故事太多:1991年聶衛平、馬曉春這兩位棋界頂尖人物爭霸名人戰,五盤棋執黑者必勝,最終局衛冕冠軍馬曉春猜到黑棋,局后回顧當時內心狂喜,自信滿懷,果然成功衛冕﹔1990年、2008年兩次決賽五番棋大逆轉,都是衛冕者勝出,而且不多不少都是半目險勝,令挑戰者嘆息造化弄人﹔1995年、1996年、1998年三個年頭,“名人戰之男”劉小光就像不死鳥一樣挑戰馬曉春,這對歡喜冤家見面必斗嘴,對弈時則斗力,可憐劉小光斗嘴斗不過,斗力又總差一氣,既生瑜何生亮,尤其是1998年那屆名人戰,最終局眼看就要贏到手了,卻鬼使神差於最后一刻斷送好局。終局時隨和大方的劉小光也難掩深深無奈之情,神情黯然,此后告別了名人戰決戰。

聶衛平、常昊師徒都曾是棋界執牛耳者,但他們卻是名人戰的悲壯者,前者僅有一次挑戰機會卻無果﹔后者於1999年、2001年兩度挑戰,一次0比3慘遭零封,一次2比3功虧一簣。他們的對手都是馬曉春。這也是馬曉春的龍興之地,13次奪冠紀錄可謂空前絕后,聶衛平、常昊師徒今生均未加冕過“名人”頭銜,既意外,又悲愴。

名人戰30年,播下了無數經典故事、傳奇的種子,在歲月的釀造下積澱成美酒﹔這些鮮活的故事也使得名人戰飽滿豐厚,像磁鐵一樣的吸引著棋迷堅守對圍棋之愛,若沒有這些文化元素,圍棋也就失去厚度,終究行之不遠,這也是如今的棋戰千人一面,而名人戰雖輾轉千回卻不改其灼灼光華、獨守一份厚重美好的緣由。

(責編:王超、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