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吳清源與太太、兒子合影(1957年)。
吳大師提出“六合圍棋”理念。
吳清源被譽為“昭和棋聖”。
圍棋泰斗吳清源仙逝享年100歲
圍棋界泰斗吳清源11月30日凌晨1時許在日本神奈川一家醫院去世,享年100歲。
圍棋界紛紛悼念這位圍棋一代宗師。
7歲開始學棋被譽為“神童”
希望通過圍棋實現世界和平
吳清源1914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他小時候患病無法從事劇烈運動,7歲時開始每天學棋十余小時。數年后,他在當地難逢對手,被譽為“神童”。1923年,他隨父北上,在北京和顧水如等當時全國頂尖棋手切磋棋藝,不久后名震京城圍棋界,其天賦受到瀨越憲作等在華日本棋手賞識。
1928年,14歲的吳清源東渡日本,次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資格。5年后,吳清源和日本棋手木谷實創造出新布局打法,引發圍棋革命。1939年至1956年間,吳清源在十番棋對局中擊敗橋本宇太郎、?田榮男等全日本頂尖的7位超級棋手,被稱為“昭和棋聖”。
吳清源1984年退役,圍棋的激情不減,出版著作以及在圍棋雜志上發表戰局解說文章。晚年,他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功利性,改為提倡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他還希望通過圍棋實現世界和平。
引退后,吳清源還專注於栽培年輕后輩,得意門生包括日本名譽天元林海峰、世界圍棋史上第一個女子九段棋手芮乃偉等棋壇名人。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對吳清源的去世感到非常沉痛,他表示:“畢竟(他)不僅是中國圍棋界而且是世界圍棋界最年長的,而且是最聲名顯赫的泰斗級人物。”
兩次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
吳大師與記者一聊就是50分鐘
廣州日報記者初見吳大師已是18年前的事了。1996年夏天,第3屆應氏杯世界圍棋賽在昆明舉行,廣州日報記者前去採訪,當時吳清源受邀擔任比賽裁判長。在賽事新聞發布會后,廣州日報記者提出想單獨對他進行採訪,本以為當時已82歲高齡的吳大師會以身體欠佳為由而謝絕,沒想到吳大師卻很爽快地答應給半小時專訪時間,這讓記者十分開心。第一次見吳大師,第一次提出專訪,吳大師就答應了。相信很多其他記者肯定也想得到採訪機會,但他們都不敢提出,結果讓本報記者專美了。
在專訪中,吳大師對廣州日報記者闡述了他深奧的“六合圍棋”理念,令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在談到圍棋的學習時,吳大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學圍棋不要學定式,沒什麼意義,但做死活題練習卻非常有必要。”那次採訪原定半小時,最后談了長達50分鐘。后來,吳大師有點累了,訪談才結束。
記者第二次見到吳清源大師是在5年后,2001年貴陽舉辦了首屆國際圍棋文化節,那是一次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大型圍棋文化活動,記者受邀參加了國際圍棋文化節中眾多活動中的一個部分——全國新聞出版界圍棋邀請賽,並採訪了國際圍棋文化節。這次,吳清源大師在演講中正式提出了“二十一世紀圍棋”的概念,但與“六合圍棋”不同的是,“二十一世紀圍棋”更進一步,提出了第一手的具體下法,應該下在上邊的星位,他認為“隻此一手”。這是比當年吳清源在日本進行“新布局”試驗時更為“驚艷”的一手,甚至可以用“令人目瞪口呆”來形容。“二十一世紀圍棋”第一手最佳著點在上邊星位的理論雖然沒有得到職業圍棋界的認同,但人們都十分敬佩吳大師對圍棋的那種不懈追求探索的精神。
200歲后在
宇宙中下棋
□ 施紹宗
曠世圍棋大師吳清源先生在中日棋界為他做完隆重的百歲壽辰之后沒多久就仙逝,多少都有點令人意外。
吳清源的一生充滿傳奇,他在日本的成名期剛好與中國現代史與中日關系史最黑暗的一段重合,這使得圍棋界外之人對他的評價並不完全一致。吳清源無疑是至今為止真正的圍棋大師,在對圍棋的影響力與成就上,至今沒有人能超越他。
我們要把吳清源的一生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了解,以當時中國的環境,一人東渡日本就為了進修棋藝,憑著天賦、意志與定力而大有所成,非常難得。由此而觀之,吳清源在圍棋上的高度與成就與他的長壽似乎有一種內在的聯系,他外表文弱,但內心堅定而平和。他的天賦與棋藝征服了日本棋界,他在1939年至1956年這17年間,在最殘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敗當時日本的幾乎所有高手,被譽為“無冕之王”,日本人稱之為“昭和棋聖”。吳清源還是一位對圍棋藝術不斷追求的先鋒,他打破傳統圍棋理念,特別強調效率與速度,開創了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布局”,現代圍棋的創立與吳清源的貢獻有太大關系。他在晚年提倡“二十一世紀圍棋”,雖然他晚年的新思想未能在比賽中得到實証,在棋界也未能像當年那樣成氣候,但他的探索精神讓人感動。
在吳清源的傳奇一生中,有些歷史讓人迷惑,他在自傳中都作了說明。他的“三改國籍”,還有他的“誤入邪教”,都說明了他的思想也是隨時代的波動而活動。不過,在吳清源的心目中,從來就是隻有圍棋。
吳清源說過:“100歲后我也要下棋,200歲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吳清源的時代永遠過去了,像吳清源這樣的大師,也將隨著他的時代的遠去而永遠不可能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