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江蘇周庄4月29日電(記者鄭軼)第四屆“周庄杯”海峽兩岸象棋大師賽29日在江南水鄉古鎮周庄鳴金收兵。兩岸32名頂尖棋手歷經3天的激烈角逐,上屆冠軍王天一最終在決賽中擊敗“最強新星”鄭惟桐,首度蟬聯冠軍。
作為海峽兩岸象棋界交流的平台,“周庄杯”象棋大師賽此前已舉辦了三屆,冠軍均被大陸棋手攬獲,分別是洪智、趙鑫鑫和王天一。本屆賽事,大陸棋手陣容依然強大,囊括15位全國個人錦標賽冠軍,以及去年年底公布的男子等級分前9位象棋大師以上稱號棋手。而中華台北象棋協會也派出8名高手前來應戰。
相較於其他賽事,“周庄杯”的比賽強度相當大,棋手們在3天時間裡要下9盤棋。先是小組賽7輪單循環,再是四強交叉淘汰賽,直至決出冠亞軍。由於比賽採用亞洲規則,不少棋手一時無法適應,比較容易和棋,戰局一度混亂。台灣棋手陳振國先后弈和全國冠軍謝靖、於幼華,算是爆出不小的冷門。
不過,隨著比賽推進,大陸棋手整體實力顯然勢不可擋,台灣棋手在每個小組中很快落至末流。國內等級分第一人王天一的發揮尤其搶眼,小組賽6勝1和一騎絕塵。但進入淘汰賽,無論是本土棋手徐超,還是“最強新星” 鄭惟桐,都是不好對付的厲害角色。王天一賽后也坦言,“半決賽和決賽兩盤棋下得很艱苦,鄭惟桐在決賽后程壓力有點大,走了個漏著,我贏得很幸運。”而“周庄杯”的蟬聯,也是王天一今年繼財神杯、團體賽之后的第三冠。
對於台灣棋手而言,在如此高級別的賽事爭奪名次尚屬遙遠,他們更在意與大陸頂尖棋手實戰交流的機會。“目前,台灣各地的象棋協會有很多,全部是民間組織,台北象棋協會算是領頭羊。與大陸的專業棋手不同,台灣棋手都是純業余的,即便是最高的8段,實力差距也非常大。”中華台北象棋協會理事長薛嘉昀透露,每次“周庄杯”后台灣棋手都會把對局的棋譜帶回去,仔細研習,對提升棋藝大有裨益。
目前,除了越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象棋水平與大陸棋手相差甚遠。江蘇省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天紅認為,象棋發展不能一家獨大,同樣需要“養狼計劃”。“江蘇棋院每年都邀請加拿大、美國、越南等國棋手訪問交流,這次台灣棋手來參賽,我們還要帶他們去南京、南通、江陰、麗水等與當地棋手交流,借此途徑提升對手的棋力,也有利於象棋的整體繁榮。”
本屆比賽間隙,兩岸棋手走進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學,給孩子們授棋。在周庄古鎮的古戲台,象棋特級大師徐天紅現場講解王天一和鄭一泓的對局,由小學生進行了精彩的人棋表演。
在徐天紅看來,這些活動都是象棋突破小圈子的嘗試。“目前全國層面的活動,國際象棋每年有200多項,圍棋有300多項,象棋隻有不到60項。這種反差,說明象棋的市場沒有打開。中國象棋協會對辦賽門檻設置較高,有時難免挫傷地方辦賽的熱情,市場需要培育,不能把大家鎖在外面,放水才能養活魚。”據悉,目前江蘇、浙江和廣東的象棋活動開展較好,其他地區仍不夠活躍。
“現在,象棋的青少年培訓市場還是空白,推廣工作有停滯,政策設計不到位,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正像我曾呼吁的,每一個象棋冠軍每年做一件事,眾人拾柴火焰高。”徐天紅說。